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5 17:33:06  浏览:83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发改办西部[2010]1953号


四川、甘肃、陕西、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山体松动、岩体破碎、,遭遇强降雨极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8月7日,甘肃甘南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为切实加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当前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受地震灾害的影响,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山体松动、岩石破碎现象严重,形成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当前正值主汛期,加之今年极端天气频发,若遇瞬时暴雨和强降雨,极易导致山体崩塌、滑坡,形成泥石流灾害。同时,地震灾区因地震形成的雍塞体、堰塞湖等其他安全隐患尚未彻底排除。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广、数量多、危害大、险情重、治理难度高,不仅严重威胁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还严重影响着灾后恢复重建的顺利实施和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震灾区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吸取甘肃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深刻教训,充分认识地质灾害的隐蔽性、复杂性、长期性和突发性,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真正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进一步部署和落实好地质灾害防范应对的各项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预警工作

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强化防范地质灾害的各项措施。重点针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城镇、乡村等人员聚集区,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沿线地区和重大项目施工区,迅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工作,确保不留死角。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重点抓住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等成灾快、防范难度大的灾种,加大汛期巡查监测频率,对各重大隐患点实行24小时监测,对所有威胁群众和重要设施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监测手段和方法,一旦发生险情及时发出预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负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加强县乡两级责任制的落实,把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和人员。

三、加快实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确定的灾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地质灾害防治是汶川、玉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按照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认真实施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和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预防和紧急救援能力。地震灾区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地震灾后重建条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和本省制定的管理办法以及国务院、省政府的规范性文件,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对已确定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倒排时间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确保按时完成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任务。地震灾区各省要确保地质灾害防治经费资金到位率,加快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实施,将新发现的隐患点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灾后重建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灾后恢复重建建设项目,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尽量不要将城镇村等人员集中区建立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对确实无法完全避让的,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排危除险。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未开展工程治理的,不得批准建设用地。

考虑到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动态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条件多有变化,灾区省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资金总量不变和防灾效益不减的前提下对恢复重建规划中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由专业地勘单位和专家论证后提出的部分规划项目防灾手段发生改变的,可相应调整防灾措施和部署;对突发或新增而未纳入规划但对后期恢复重建项目有严重威胁的地质灾害点可及时纳入规划并付诸实施,以确保恢复重建项目的地质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五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某些场所限制使用无线通信若干规定

福建省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 等


厦门市某些场所限制使用无线通信若干规定
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第一条 为防止使用无线通信产生的干扰,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辖区内的下列场所,寻呼机、无线移动电话、无绳电话等无线通信终端应处于关闭铃音状态:
(一)教学和室内考试的场所;
(二)各种会议的会场;
(三)接见外宾的会客厅(室);
(四)室内文艺演出厅;
(五)医院诊室;
(六)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
(七)其他设有限制使用无线通信标志的场所。
第三条 骑自行车和正在驾驶机动车的驾驶员禁止使用无线移动电话通话。
第四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可参照本规定,自行确定单位内部限制使用无线通信的场所,并设置相应的标志。
第五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可予制止,批评教育,对拒不改正的,可劝其离开该场所。
第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交通管理法规予以处罚。
第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11月11日

曲靖市中心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办法

云南省曲靖市人民政府


曲靖市人民政府公告
第25号





现公布《曲靖市中心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办法》,自2007年8月23日起施行。







曲靖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曲靖市中心城区使用预拌混凝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商务部等四部委《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003〕341号)、云南省经济委员会、云南省建设厅《关于印发限期禁止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城市名单的通知》(云经重工〔2007〕 252号)以及《云南省曲靖城市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加快技术进步,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预拌混凝土(也称商品混凝土)是指由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或掺合料等成份按一定比例,经集中计量拌制后通过专用车辆在规定的时间内运至施工现场,以商品形式提供给建设工程使用的混凝土拌合物。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公路、桥梁、堤坝、水利工程、人防工程等。

第四条 市经委负责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行政管理工作。曲靖市散装水泥办公室负责实施发展预拌混凝土的日常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预拌混凝土的法规、政策。

(二)制定我市预拌混凝土发展规划,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从事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三)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管理并依法制止和查处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五条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交通、环保、工商等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预拌混凝土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曲靖市中心城市规划区。先在中心城区(麒麟区)建成区内试行,一年后在沾益县、马龙县建成区内实行,逐步扩大到整个规划区。



第二章 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设立和资质管理



第七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设置,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符合环保要求。

第八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资质等级证书,并办理有关批准手续后,方可生产供应预拌混凝土。

第九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按资质等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擅自越级或超营业范围经营。

第十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设置、新建、分立、合并、歇业、变更名称、变更法人代表或技术负责人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应在30日内到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备案。



第三章 预拌混凝土的供应和使用



第十一条 自2008年1月1日起,曲靖市中心城区(麒麟区)建成区范围内一次混凝土浇捣量100m3(含100m3)或建筑面积1000m2(含1000m2)以上的各类建设工程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自2009年1月1日起,沾益县、马龙县建成区范围内一次混凝土浇捣量100m3(含100m3)或建筑面积1000m2(含1000m2)以上的各类建设工程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现场搅拌。

第十二条 在控制区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设工程,由建设(开发)单位在招标前向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申报登记,经现场核实后,可以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

(一)因道路交通原因,运送预拌混凝土的专用车辆无法到达施工现场的;

(二)因建设工程的特殊需要,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无法生产的;

(三)其它确需在施工现场搅拌的。

第十三条 现场搅拌混凝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质量并符合有关环境保护和市容卫生规定的要求。

第十四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用于生产预拌混凝土的水泥,应全部使用新型干法工艺生产的散装水泥。禁止使用机立窑生产的散装水泥。对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工程,按照预拌混凝土使用量退返预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第十五条 按规定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工程,建设(开发)、设计、施工单位在上报计划、确定投资、编制概算、编制预算(标的、标函)时,均应按使用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规范要求确定用量和工程造价。属应当招标的工程,还须在招标文件上予以注明。监理单位应将使用预拌混凝土列为监理内容。

第十六条 按规定应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工程,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前,建设(开发)、施工单位宜采用公开招标形式确定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单位,并报市散装水泥办公室备案。外地预拌混凝土生产(供应)单位在本市承接业务后的15日内,应向市散装水泥办公室登记备案。预拌混凝土供需合同采用标准文本,合同中应注明供应数量、设计标号、运输操作规程、质量责任、起止日期和其它技术参数、货款结算方式、违约责任等有关内容。

第十七条 预拌混凝土供应价格由供需双方合同约定。价格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预拌混凝土价格的监督,保护合理竞争,防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和哄抬预拌混凝土价格,禁止价格垄断。

第十八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按照供需合同的约定供应混凝土,不得拒绝供应小批量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对预拌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质量和搅拌、运输泵送等过程中的混凝土质量负责。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开发)、施工单位,应做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道路平整、畅通,有必要的照明、水源等设施,并在浇捣混凝土现场设置必要的停车场地,做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因现场准备条件不足而延误浇筑造成的混凝土损失,由使用单位负责。

第十九条 散装水泥运输车、搅拌运输车、输送泵车需入城运输预拌混凝土的,按相关规定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临时入城通行证,按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城区主要街道一般不予行驶,确需通行的应尽量安排在晚上21时至凌晨6时通行,其他街道通行时间必须避开车流高峰期。散装水泥运输车、混凝土运输搅拌车、混凝土泵车减征养路费按照《云南省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和《云南省公路养路费减征免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对预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输送泵车运送混凝土途中发生违章行为但未造成重大事故的,公安交通管理机构应迅速处理后予以放行。

第二十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加强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的管理,确保行车安全。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应按照通行证规定的行车路线和行车时间行驶,并采取相应的防漏措施,杜绝沿途撒漏混凝土。预拌混凝土运输车辆应在规定的场地内冲洗,不得将冲洗的污水直接排入下水管道和城区河道内。

第二十一条 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工程,不得在施工现场设置混凝土搅拌机,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其施工现场占道、占地堆放水泥、砂、石等建筑材料。环保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废渣、粉尘、噪声、废水、振动的监测,对擅自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影响环境、交通和群众生活的行为,市公安、建设、城管、环保、散装水泥办公室等管理部门应联合执法,给予制止并及时纠正其行为。



第四章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使用



第二十二条 建设部门应编制预拌混凝土预算定额;审查设计、工程造价、招标文件、投标报价等材料是否按使用预拌混凝土编制;将使用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情况列入建筑市场稽查内容。

第二十三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供应的预拌混凝土,必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符合建设(开发)、施工单位提出的其它特殊要求、技术要求,并提供与技术要求相符的试验报告单和《预拌混凝土出厂质量证明书》。

第二十四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配备与资质等级相适应的实验室,对混凝土强度分批进行测定。预拌混凝土必须以现场制作的试块作为单位工程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依据。具体测定依据按国家标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定期(每月一次)抽查检验,由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技术检测中心对混凝土进行现场取样成型、做好标识,然后由生产企业送到检测中心进行检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对提供使用的预拌混凝土质量和使用单位的使用情况、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向市散装水泥办公室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第五章 责任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 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未取得资质等级证书生产、经营预拌混凝土或不按相应的资质等级和经营范围生产、经营预拌混凝土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企业生产和销售的预拌混凝土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由有权部门依法处罚。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建筑施工企业不按要求和规定使用或使用不合格预拌混凝土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涉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二条 预拌混凝土管理人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玩忽职守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曲靖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告之日起,应当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工程,其业主、设计、预算编制等单位均应按使用预拌混凝土的技术规范要求作业,以确保2008年1月1日起禁止现场搅拌顺利实施。